中文 English

信中利刘朝晨:投资人和创业者应苦练内功 不能单靠堆积资本制造风口发布时间:2018-07-27

融资中国2018股权投资产业峰会于7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投资机构、产业资本、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相关领导、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分享对产业投资与未来布局的心得。


在(产业投资专场)分论坛中,信中利董事总经理、高级合伙人刘朝晨担任了本场主持人,与达晨财智合伙人齐慎、华大基因副总裁王洪琦、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就《势在必行 产业链条的价值重构》主题展开深度讨论。几位投资人认为,在当前融资困难、退出困难的形势下,应该重点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捕捉更优质的项目,把服务企业作为重点,更专注于自己的行业,注重真正的市场需求和真正的企业价值。


刘朝晨最后总结说,我们面临的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冷静。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特别是创业者应该扎下心来,练好内功,像投资人一样关注并且持续修炼我们的内功,因为每一个投资机构投资人都希望像巴菲特一样,希望成为百年老店。


以下是论坛实录:

主持人:刘朝晨 信中利资本董事总经理、高级合伙人

嘉宾:

齐慎 达晨财智合伙人

王洪琦 华大基因副总裁、首席商务官

袁宏伟 松禾资本合伙人

   

主持人刘朝晨:各位早上好,我们很荣幸今天在融资中国论坛一早,我们在第一场,尤其我们在座的三位嘉宾,做一些分享。尤其刚才两位嘉宾分别从证券协会,包括从保险管理协会的角度,把整个这一年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我们作为GP非常重要的一方,从大的方面对今年宏观政策和趋势做了分享,我正好接他们的一些点,待会儿说一些数据。在此之前,请在座的几位简单的做一个自我介绍。

   

袁宏伟:谢谢刘总,谢谢融资中国给我们这次机会,我也参加过融资中国很多次论坛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这儿。介绍一下松禾资本是深圳的一家比较早期的专注投资高技术领域的创投机构。早期我们是用产学研平台在做,那时候还没有合伙。从1996年到07年一直用这个品牌,07年之后开使用松禾资本这个平台做股权投资,其中在几个领域,涵盖起来,虽然我们基金比较多,基本上每一支基金涵盖一个相对比较窄的领域,曾经有过最多达到最多逻辑起来20几个基金。我们现在在管的方向,核心一个是分布在有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这块,这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新兴材料,这是很大的范围,也是很大的方向。还有一个是我们早期投资了华大基因,在整个生命科学这块,我们也是作为一个很大的方向,几个产业方向是这样的。   

那阶段呢,我们依然是以早期投资为主,但是开始逐渐的向后期,在(伽玛),像有些上市的,在后期投资的时候需要大额资金去投入,我们现在在这个方向上,中后期也有专门的基金,我们很幸运的在去年完成了募集,实现了20%的操控。我相信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如果还没有结束的话就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如果在这个时间,现在这个时间的话,我估计可能即使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在募集上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刚刚听了保监会协会的曹会长讲了之后,我们确实想呼吁一下,我们专业投资人,希望能早期投资这块,在科技创新这块,能给我们更多的支持。谢谢。

   

刘朝晨:谢谢袁总。请王总介绍一下。

   

王洪琦:大家好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华大基因的进展,最近华大基因在新闻新兴比较多,但是总体来讲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科技机构,19年来一直致力于基因方面的研究,因为现在已经到了产业转化的阶段,我们现在在医学,在农业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应用,下面如果有机会的话,欢迎大家到华大基因和国家基因库参观,谢谢。

   

刘朝晨:谢谢。

   

齐慎:大家好,我来自于达晨财智合伙人,今年是我们成立18年的时间,我们目前在中国投资了接近450家中小创新企业,也培育了75家上市公司,应该说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创新技术的投资,谢谢各位。

   

刘朝晨:我来自于信中利,我们19年时间,现在全产业链布局从早期一直穿透到最后的上市之后的重组,我们行业三高三大三新,基本把战略新兴产业主要行业覆盖到了,在19年过程中一点一点叠加到的。我们现在是为数不多依然在新三板挂牌的资金管理公司,并且持有A股上市公司,为企业寻找更好的产业出口。

   

现在我回到几个主题,得到主办方的建议,他们给的建议的点非常好,顺着各位嘉宾提到的问题我分享几个数据。尤其刚才袁总,特别提到了融资难,我们非常幸运去年完成了基金的供给,30多亿的规模。今年上半年,基本上从几个层面都体现到了很大的挑战,无论是股权投资,并且包含现在最熟悉的二级市场,包括IPO,包括新三板挂牌和融资等等合并起来,这样有一些官方数据,我引用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在7月初,所有上半年融资合并起来的数据,已经有上半年8600降到了4600亿,IPO下滑了26,新三板下滑了39,定增下滑了45,这在过去过程中很少见。

   

因为在2017年IPO是一个海量的增加,2016年IPO不多定增数量是非常高的,2015年新三是一个很好的高峰期。但是今年上半年,其实所有的融资渠道全都是大量的下滑。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有人说一个观点,说产业资本和战略性资本,可能更有很好的时机,而所谓的财务性投资人,恐怕你难以去对抗如此之长的一个退出期,以及融资性的挑战。我们在座的有两位是以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为主,达晨财智和松禾资本,另外华大基因王总是产业资本的代表,你们上市之后也做了很多战略性的布局,就刚才这个问题,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是不是财务资本现在面临了很大挑战,是不是产业资本现在反而是一个超级好的时机。

   

袁宏伟:我简单的说一下,刚刚我也讲了,从今年年初一直到现在,其实我们还有原计划把投资人完成锁定了,两支基金,两个分别是10亿的资金,在今年上半年要投资的。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直线的,原来已经承诺出资的,尤其银行这块,显然是出不了了。因为我去年30多亿的那个有三分之一都是银行的资金,资管新规影响非常明显。

   

今年我知道资管新规细则又出来了,我以为细则有区分,把完全做后端的资产配置这块的钱,能把它限制了。但是大家也都谈到了贸易摩擦的实质实际是经济增长的底气不足,不足在于技术创新这块我们太少有自己的原创创新,以及整个产业在技术上的实力支撑。我原来期望的在资管新规细则里边,对这块有区分,对高技术投资这块真正做技术投资和创新投资的这块的钱,还是能够得到支持的。但是很遗憾,我在最近跟几家银行咨询的时候,发现这块没有看到有区分的迹象,我还是看不到,我们真正踏踏实实做创新技术投资这块,能够得到相关的支持,所以还是面临困难的。

   

主持人:你讲的困难也是今年上半年我估计是所有面临共性的问题。回答我刚才的问题,是不是财务投资人面临融资困难,退出困难,财务投资人运作空间和挑战就更大了。

   

袁宏伟: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政府支持还是很强劲的,而且比例,包括力度还越来越大。我相信这两支基金还是能够在今年完成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方面我们面临这个困难,另一方面有更多不一定是真正做创业投资的这些机构,可能面临的压力比我们还大。同时我们在今年,到年底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我也跟齐总聊,对我们有资源的机构可能有更好的机会,我们到年底的时候,我们期待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刘朝晨:明白,我手里有钱我比较幸运,但是我现在慎着用,价值能下来,反而是我到年底更好的时候。齐总,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齐慎:总体来说去杠杆是整个行业内,各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对我们行业来说也是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从我们来说,我们今年刚刚完成一个40亿的融资,已经完成了,从我们的体会来看,我们确实要做好自身能力提升的准备,做好创造过冬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耐心的捕捉优秀的项目,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回报LP。另外一方面,我们如何在这个节点,过去我们过多是投资项目,在未来我们如何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这是未来所需要做的,这个就是如何推动企业在这个节点,去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可能在冬天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

   

回到刚才说的并购的机会,尤其上市公司产业链拓展的机会,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坏事,我们可以会有一些新的需求,更多优秀的低估值的项目,我们最近发现很多项目也涌现出来,很多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空间,但是已经有所调整,他们也开始慢慢调整了,我们估值的预期,包括自身的,包括未来对资金的判断,这个预期在下降的时候,对我们是有利的,这是一方面。   


另外我们投了70多家上市公司,从2016年到今年,在并购产业链的拓展,他们目前的角度,刚才说的那些数据,我们上市公司的资金更多来自于各个上市机构定增的资金,我们看2016年1.69万亿,今年是不到4万亿,跟2016年,2017年相比,上市公司有更精选的标的去投资。第二方面是有自己的产业链,跨行业并购趋于谨慎,一个是深根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做并购。我们最近看浙江一家公司做智能设备的,最近450亿战略风险,就是智能设备,更多的是管理提升,也做机器人,甚至还做房地产等等,在这个背景下所有的上市公司一定会思考他们并购的趋势,更理性的捕捉并购的标的。

   

刘朝晨:齐总我的话题跳到了第二个模块,我转回来,你们是不是觉得财务投资人跟战略投资人相比来讲,跟产业投资人来讲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相对不具备优势,或者面临更大的优势,是,还是不是。

   

袁宏伟:应该是。

   

齐慎:我觉得还是有周期的,目前我们现在的角度服务于我们的上市公司,我们跟公司是协同的效应。

   

刘朝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座的刚才的两位,包括我都不是财务性的投资人,我们大家更多是战略性投资,那王总你是产业投资人唯一的代表,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也不是很如意,我们知道大家面临的挑战,挑战足够多,我想问问,王总,刚才袁总说了我们有子弹,你们作为上市公司,上市融了不少钱,拿了这么多钱,虽然市值目前跟期望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有钱,这个仗怎么打,是不是有很好的机会。

   

王洪琦:大家对大环境做了分析,我们从运营方面来讲作为一个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首先我们作为华大基因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整体来讲,华大基因整体的思路从来没有跟着市场的波动来改变,我们一直在做的我们十几年来的事情,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我们希望在这个主线上,不管市值怎么样,不管我们的融资情况怎么样,我们都会一如既往的做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第一当时已经宣布了,五年内不减持,市值对我们的影响投资融资这方面没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上半年在资产不太好的情况下,还做了很多的上下游的布局,包括一些民生项目,这些都是华大在战略上的布局。我们还有在制造方面也有一些融资的打算,从华大第一天融资到现在,我们从来没有缺投资商,大的环境可能对我们这种更有实力的企业更好一点,大家可能更谨慎了,大家可能找一些更优质的资产投资,这正好是华大很好的机会。谢谢。

   

刘朝晨:王总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衍生到上市公司如何进入资本市场更好的进行产业链整合。这些年,达晨以VC起来,跟我们一样,经过十几年20多年的发展,都已经延展到,包括成长期,包括自己投过的上市公司,或者市场上一线的上市公司,或者自己主动并购持有的上市公司来进行更深入的行业延展的行业,我们已经跨越了整个链的布局。在这样的布局里,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大家都在讲产业融合,深入融合,这种形势越来越明显。市场上来讲,现在大家对产业,以产业的视角来去看待,无论是新兴投资标的,无论成长型的,尤其进行产业链并购重组,包括股权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越来越重视,先请齐总讲一下,你们投了几十家上市公司,你们跟深入的进行了并购组织基金,我们作为股权投资机构跟上市公司一起,围绕产业链进行整合,尤其在今年的环境里边,我们遇到的挑战以及我们的机遇,更具体的有哪些,分享一下。

   

齐慎:从产业来说,上市公司比我们更懂这个行业,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于我们能管住,因为我们行业覆盖面更广,我们给产业机构提供一些建议,这两者正好可以结合起来。在过去的时候,我们一般围绕已经培育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团队运营能力很强,尤其对未来并购整合能力很强的团队,我们会做更深度的服务。第一帮他寻找跟他更好产业协同的标的,第二方面,我们配合他做一些,这些标的的提前的投资和布局,为上市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更多的是并购整合之后的整合能力,包括整体的企业文化,企业运营,企业团队价值观的统一这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看到过去的,我们有一个成功的企业,过去像蓝标,像(爱力眼科)他们成功在于企业对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企业有很大的团队有很强的能力,我们提供更多的赋能,这种就比较好。如果企业将来的整合或者布局的整合并购速度太快,与能力不相匹配,这会出现问题的,我们过去也有不太理想的案例。

   

第二个方面,现在并购来看,真正好的标的,我们好的标的估值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估值的预期一定有一个过程。还有一点与上市公司配合过程中,我们证监部门审核的因素。因为现在证监会目前对收购并购的标的,上市公司的标的估值定价还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个对未来,在审核环节中也面临一些调整。谢谢。

   

刘朝晨:现在市场整个,我讲的是二级市场上市公司,整个股价下滑这么多,现在在并购过程中会不会存在着并购的价格,过高甚至倒挂的情况。

   

齐慎:那以现在我们看到整个市场,号称30亿以上的估值公司,这个一定对并购,一定会高估这个的,他们会更谨慎的。

   

刘朝晨:王总呢,你们这时候怎么考虑,作为上市公司的主体,怎么把上市公司的平台发挥起来,你们在并购方面有一些什么适合性的策略呢。

   

王洪琦: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的做法跟整个市场的趋势不太一样,我们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上市公司的估值或者股权换来的,我们整个看产业链上中下游,整个布局环节哪几个公司对我们有利。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最近并购了一个合成生物科学的公司,在华大整个方面有了很强的技术和布局,在合成生物学方面,我们有很好的接触,但需要一些锦上添花的技术,我们在两个星期以前宣布了并购,它基本是我们合成生物学也是下一个大风口合成生物方面的布局,但是我们还有上下游,具体的就不讲那么多了。

   

刘朝晨:使用现金,还是现金加股权的方式。

   

王洪琦:全部是现金。

   

刘朝晨:在我们投资标的这些,对我们真正未来有很好成长的,属于高估值增长的态势的公司,这样可以选择上市公司,这是两面,那袁总呢。

   

袁宏伟:实际上从监管层面上,即使拿到了这个,走的过程和IPO是没差别的,你的代价跟IPO没有差别,所以我觉得不一定随着估值下降就代表更多的价值,因为监管层面这个程序是对企业来说,成本是更高的,尤其对这些真正的高成长高技术的企业,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关注到自身的所处的行业,更专注自身的产品打造上来,对我们投资机构来说,其实我们也是一直希望我们做的,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能做到要更专注,不管团队来讲,还是我们投的项目投资组合来讲,都能在一个产业链把整个产业链了解的更深更透。我们有一个差别,我们一直没有跟上市公司合作,原因是什么?我们其实也有很多上市公司找我们一起发基金,一起做并购,但是发现我们价值取向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希望把市值做得更大,对上市公司来讲价值更高,我们要做的还是对投资标的来说,估值最好,投资的回报更大,表面上看起来大家是一样的,实际上自己做一个表你会发现,大家价值取向是有差异的,我们一直没有同意。我们一直坚持我们团队里边,还是在这个行业里边,从投资经理一直到资金合伙人还是在行业上,我们投到头部的公司,跟这些产业链。

   

举个例子,我们投华大,我们在整个资金技术,包括服务,包括制造,设备等等延续的产业链,更多的有学习的机会,然后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会做的更深更透,但是不一定跟华大成立基金,这是我们的差异。

   

刘朝晨:刚才讲的非常有意思,让我想到了好米不愁价,袁总培养的那些。

   

袁宏伟:核心是向那个方向努力。

   

刘朝晨:发掘,认真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有自己更广阔的天空。由此让我联想到我们跟上市公司更多的合作现在成了VCPE机构的防御的底线,我最好的孩子肯定是自己开拓一番事业,差一点在别人家里打工,是不是这样的做法呢?

   

齐慎:这就是一种退出的策略,按照现在国内IPO审核政策,今年上半年我看有50多家,肯定不等于所有的项目。中国现在一万多家投资机构,这是备案的,我们也有450家不可能所有的项目IPO退出,可能寻找其他的退出方式。我们这些上市公司跟它相关联的细分领域,IPO有难度,可以跟上市公司协同这还是比较好的路径。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上市公司的想法我们做一些创新的标的的投资,最终跟上市公司协同,这是很好的预计。

   

刘朝晨:总结来讲,越专业性的机构越坚持自己的投资节点,第二也会贯穿整个产业链布局,我们更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协同,我们关注产业新层次的梳理。根上来讲,核心还是要基于投资标的本身,自身的功夫,像投资公司自身的功夫硬,我们发现苗子,培养成长型的企业他们自身的功夫更硬。

   

刚才袁总说的借壳,我表达一下不太一样的观点。第一,我们讲供给侧改革,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因为中国确实要施行严格审核的制度,造成我们相对的标的,因为历史严格的原因,整个资本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在内升性自我变革的力量不够或不能适应整个社会需求发展过程中,是需要有外延性力量进行推动。无论是跨界,无论是行业链内进行并购重组,其实都是优化资源,完善并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衍生到整个产业链上,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持续的手段。并购重组是一个常态,从国际市场整个角度,几十年发展来讲,放眼来看,并购重组永远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主流性的力量。

   

华大基因,我们由独角兽变成一家公司,根据世界创新机构在去年的统计,中国因为我们期待今年统计结果出来,持续每年增加,在独角兽数量,中国已经是排名世界第二,去年16家公司里边,7家是中国的,8家是美国的,一家印度的公司。我想说一点,今年我们独角兽公司会更多。但是大家发现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独角兽,有机超级独角兽有价无市,大家怎么看。独角兽会不会变成毒角兽,尤其对最后面的一两期投资人,市场上已经存在了一些存在性倒挂的形势,尤其目前的二级市场,整个二级市场如此富有挑战,袁总先分享一下。

   

袁宏伟:我的感觉,包括我们的策略,二级市场估值区间的下降,一定会传递到一级市场,一定有一个传递的过程。这个传递过程有多长,是不是针对某些行业。比如芯片行业,有这么强大的国家支持,会不会对投资机构有一个投资区间,我不太清楚。扣除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理论上讲,二级市场整个估值下降一定会传递到一级市场。所以我们的策略现在是放慢脚步,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机会。

   

我在休息室的时候跟齐总交流的时候,发现有一些独角兽在前面被推到价格之后,实际上它跟前期的投资人之间是有互相之间的约定,价格是不能降下来的,怎么降,通过什么渠道,或者说能不能坚持,这个一定是在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个机会的,它是不是独(毒)角兽,这个另说,但是估值合理应该是这样的趋势。

   

齐慎:我觉得这个应该有一个平衡的心态,上半年我们热议独角兽的时候,充满了光环,现在一堆独角兽公司,大家认为是不是有毒的,第一我觉得它能成为独角兽,它是靠融资的游戏估值增长成为独角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没有很好的自身的商业的,自身造血能力,靠融资形成的独角兽,这些公司我相信时间长了之后,会受到资本的检验,这些公司我们是需要规避的。

   

那对于一些未来依然会有核心的技术,有核心的地位,有未来很好商业模式的独角兽公司,我觉得他们会得到资本的认可。从我们投资机构,第一个就是,对于现在高估值的公司,确实在未来第一是这个公司是不是有未来商业模式,这个标的有稀缺性,我们勇于的接触交流和深调,最终是不是符合我们投资的标准,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我们前期做得更多的事情,把我们自身投的企业,有一些独角兽公司,我们的策略是,因为我们过去相对还是在B轮,我们在自己培育方面跑出的公司,我们在二轮,三轮进一步重投。像章有关一家做宠物医院的,未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宠物医院的公司,这是一个类型。还有一家做叉车租赁服务的公司,在广州的公司,这个我们希望投两个亿,我们自身过去长期通过自身培养,看看他的创新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公司,这是我们投资的重点。

   

刘朝晨:你们肯定投过独角兽公司了,你们一般投什么样的阶段?

   

齐慎:我们A轮,B轮,C轮都投。

   

刘朝晨:后面的DEF就不跟了。

   

齐慎:后面就太高了。

   

袁宏伟:我们从天使就开始,业内比较了解的一些公司,我们甚至最早期就开始,(PLA)这块,放的更开,因为我们的团队很少做金融出身,都是这个行业方向的,所以他们会特别关注一些非常早期的机会,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些案例的经典。但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在(PLAO)这块也在加码,中间可能会要少一些,两头多一些。

   

刘朝晨:你为什么在这个阶段会加码呢?早期你们收益是相对蛮高的。

   

袁宏伟:确实我们是比较少说,比如天使投进去之后,我在中间会退出来,很少退一直等到IPO才退的。我们因为去年资金设立,刚刚开始在后一轮会有投资的机会,对它的估值,我相信因为从天使就进去了,对企业还是比较有信心,和了解比较深的企业。

   

刘朝晨:业界有一些现象,昨天有一个做天使投资管理人跟我们一起吃饭,他是最早的天使,也是像你一样,但是在(PLAO)是重要的,他也设立了成长型的资金,他让他的成长基金有布局,这里边存在一些矛盾,你早期基金和成长型基金LP是一样,虽然对企业足够了解但是不可能打包统算,其实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的项目,在后面阶段,我们做早期做VC的投资,在后面还是要有一些考量。

   

袁宏伟:关于这个我们也设了门槛,毕竟是关联交易。

   

齐慎:早期有很多不确定性,商业模式和技术市场能力,团队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到(PLAO),他从早期跟到(PLAO),对这个企业是非常了解的,这个时候,相当于说安全是比较高的,收益可能降低了,这时候投资的策略不一样,这时候可能是大资金追求这个。

   

袁宏伟:我们也算了一下,我投一千万到早期的企业这儿,我赚了一百倍,我赚了一千万,我可能要用七到八年的时间,这还算晚的。如果在后期(PLAO)阶段,我可以投三个亿进去,两三年以后我也是赚十个亿,你说我在有能力投这么大资金的条件下,哪个收益更高,时间价值,包括各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风险因素算上去,后期还是非常好的。

   

刘朝晨:其实后期也非常不错。

   

袁宏伟:我是负责后期的,所以我也算了一下。

   

刘朝晨:也代表行业的某个趋势,现在很多早期布局的资金也在往中期成长期,甚至往后面进行绵延,我们发现在任何阶段,前几年的趋势大家往前走,普通做PE往前走,现在反过来要往后走。我们作为独角兽上市之前,华大基因也很有特点,有点竞标性的,带着一些辅助性对公司有支持的战略性的这种,但是这种,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总冠带着往前走,那普遍的独角兽是不是虚高,是不是有真正的独角兽优于它而不是有毒。第二我看的是中长期,大家会不会担心有一个估值透支的问题,你作为企业级的代表,独角兽的代表,一个从投资人的角度,另外从独角兽企业的角度有没有建议。

   

王洪琦:首先这个定义看怎么定义,作为华大来讲,还是很符合这个定义的。因为我们在整体上来讲是干了一件事,十几年,基因科技19年,19年以前这个公司并不想赚钱,想参加人类基因计划做一些事情,我们上市的时候也讲过了,选择投资商,追捧我们的人很多,大概选择跟我们长期走,包括它对人类健康跟我们有一些互补,我们选择是长期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也是长期的事情,这个独角兽理念会过时,因为我们做的事情是改造人类健康的习惯,使我们活的越来越健康,至于能活到几百岁,大家现在看到人的寿命不断的增长,从解放前后四十几岁到现在七十几岁,到日本人80几岁,这个空间是特别大的,这个市场作为一个关注这个市场的公司,我们认为这个长久的,不是短期的行为,所以这一点,像这类的公司,这类的行业作为独角兽,永远不会成为有毒的毒,它一定是有利于人类健康,并且从事的行业是永远有需求的,也是越来越受大家关注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有一些所谓的独角兽,或者在某个时期有一些独角兽的倾向,就投资角度而言,你看看长远的方向和长远的发展,它是一时的风口,还是真正解决了生活中的痛点。如果真正解决了永远有需求,这个独角兽就会永远的做下去。但是一次性的,我们有很多的模式,包括摩拜等等,这是一时性的需求,过去完全靠资本堆起来的模式,这个我觉得长久不了,谢谢。

   

刘朝晨:王总跟齐总一样,核心点和实质性来自于市场需求,而不是靠简单的风口和资本方式堆积起来的风口。或者说有一些引导性的模式,如何能够通过引导和资本主力怎么转化成市场上形成长期需求的模式,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其实这个衍生到更重要的一点,我还是从超级独角兽这一点来看,我们现在其实投资风格大家都进行了重要的转变,刚才讲了一点,我们机构更多的在往后,我们不管从财务角度,从战略角度做这个,我们根据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这体现出投资风格和投资方向的变化。尤其在今年,尤其两位非常有代表性的投资机构,你们在投资方向选择和投资策略来讲有什么很具体的改变。尤其刚才谈到,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大家都有头部的聚集相应,好像都在头部取暖,二级市场的风况让大家聚集,尤其传到一级市场,在大家趋从的形势下,我们今年的投资机构,你们二位策略上来讲有什么重要的布局和变化。

   

袁宏伟:我讲一下我对这个布局的理解,今天我们主要是南方机构,我们都是深圳的机构,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互联网方面没有赚钱,很多所谓做到头部的案例都没有南方机构在里边。如果现在是一个改变的话,类似像华大基因这样的,不管资本堆积,资本堆积再多没有时间的积累是做不到的,不是说光靠钱就可以做到像华大这样的资本。包括芯片行业,我们堆再多的钱也需要时间过程才能做到的,不是像互联网行业,大家比钱多,谁拿到的资源更多就可以把市场通吃了,不是这样的。我们一直关注的是这个技术门槛它壁垒的高度,这个技术壁垒和时间积累的壁垒,是不能单纯用资本来超越的,这样你才会更安全。

   

刘朝晨:你并不特别在意风口。

   

袁宏伟:我们一直不是特别在意风口,我们还是说在踏踏实实做一些,也比较笨,互联网这块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

   

刘朝晨:今年行业来讲你们偏重哪些?

   

袁宏伟:就是梳理出来的三个大的行业,一个是生命科学相关的机会,另一个是材料这块,很多机构都关注的,这块我们觉得还是可以坚持的,有时候案例还是做的不错的。另外一个就是制造这块,智能制造升级这块,我们也在坚持的。三个行业都是靠时间打磨,靠资本是做不到的。

   

齐慎:不管什么行业还是形势变化,我们对项目是两点,一个是本质,靠什么赚钱不是靠资本堆积拉动。第二,它未来的成长性,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原则。行业目前的布局,我们基本上在TMT,TMT我们相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第二个就是高端制造,这是我们过去做得比较多的,这是中国的强项,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里边有很多我们的机会。另外就是在消费服务里边,医疗健康,这是我们重要的布局在这些方面。

   

刘朝晨:首先我尊重也很赞成两位的观点,有能力造风口,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其实投资人是助力造风口和抓风口的人。但是我觉得虽然现在投资的格局,包括投资策略越来越多元化,可能在成长型和包括早期孵化针对不同的行业,还是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刚才各位分享的很多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基础性创新材料,硬功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核心的硬功就无从谈起。像谈到TMT,现在有很大的布局,像中国互联网是模式创新,在最近两三年里边我们在一些细分的领域里边,我们技术创新已经走到世界的前沿,在我们互联网领域,其他很多行业。

   

尤其刚才各位讲的基础行业,基础性差距还非常之大,需要我们很多创业者,包括我们尤其早期的天使和VC投资人,更加扎下根来静下心来持续培养和挖掘它。早期的一些模式,尤其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觉得带来很多创新的机会,还是希望我们同样给予关注,尤其这样的关注能够更多的给到年轻的创业者。

   

我简单做一个总结,我感觉各位分享的核心点,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冷静。无论是投资人,更多的应该是创业者,创业者应该扎下心来,练好内功,像投资人一样我们如何关注而且持续在练我们的内功,因为每一个投资机构投资人都希望像巴菲特一样,我们干上几十年成为百年老店。

   

第二,在这样的挑战环境中,我们都会看好自己的钱袋子,非常珍惜对我们的重托,也珍惜自己的资本,我们希望有的放矢,我们希望我们最后目标击中率和回报率,尤其我们IRR是能够更加理想和不断的提高。其实所有的一点,最后什么能够考验我们,考验是我们的坚持,最终我们要感谢时间的玫瑰,谢谢各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