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宣传周学习内容之一:宪法基本知识发布时间:2018-12-04
一、什么是宪法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二、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2.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3.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四、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五、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第二,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六、什么是宪法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
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
3.改革开放的精神。
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七、12.4“国家宪法日”的来历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返回